一年來,共辦理各類案件4504件
● 同比上升10.9%
● 先后有10個集體
● 14名個人獲市級以上榮譽表彰
● 嚴厲打擊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涉眾型經濟犯罪9件73人,涉案金額56億余元,涉及集資參與人1.4萬余人
● 全力追贓挽損1216.4萬余元,經濟犯罪追贓挽損率位居全省檢察機關前列
2022年工作回顧
2022年,全市檢察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主線,認真落實市八屆人大一次會議決議,緊緊圍繞市委決策部署,依法能動履職,以正氣振奮精神,以實干推動發展,檢察工作在落實中穩進、在創新中提升。一年來,共辦理各類案件4504件,同比上升10.9%。先后有10個集體、14名個人獲市級以上榮譽表彰。
(一)主動服務中心工作,以更大檢察作為助推高質量發展
強力推進落實“府檢聯動”機制。建立橫向協作機制21項,形成“依法行政+檢察監督”治理新模式。聚焦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啟動“府檢聯動”年度項目“服務保障山水人文之城檢察專項監督”,推動“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保存相關領域開展公益訴訟”寫入我市非遺立法。
全力優化營商法治環境。開啟涉民企法治訴求直通車,檢察長直接約見民營企業家33次。集中清理28起涉經濟犯罪“掛案”,實現應清盡清,幫助企業減輕訴累、放手發展。一視同仁保護各類市場主體,起訴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犯罪11件43人,對民企人員依法不捕24人,不訴83人。推進企業合規改革,辦理相關案件9件,讓涉案企業通過合規建設“活下來”“經營得好”。
著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嚴厲打擊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涉眾型經濟犯罪9件73人,涉案金額56億余元,涉及集資參與人1.4萬余人。注重維護受損群眾利益,全力追贓挽損1216.4萬余元,經濟犯罪追贓挽損率位居全省檢察機關前列。深挖洗錢犯罪線索,起訴洗錢犯罪4件4人。
助力服務生態黃山建設。圍繞市委建設“兩山”理念最佳實踐地目標,起訴破壞生態環境資源類犯罪41件62人,辦理公益訴訟案件32件。祁門縣院與縣林業局成立全市首家“公益訴訟補植復綠”基地。休寧縣院在齊云山設立“林長+河長+檢察長”生態保護辦公室。
(二)聚力平安黃山建設,以更強檢察擔當筑牢安全穩定基石
扛穩扛牢維安護穩檢察職責。以貫徹落實《反有組織犯罪法》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就信息網絡、市場流通領域管理漏洞制發檢察建議12件。嚴懲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嚴重暴力、黃賭毒、盜搶騙等犯罪300件449人,同比下降21.1%和19.2%,為黃山市三捧“長安杯”貢獻檢察力量。
堅定不移依法懲治腐敗。完善監檢銜接機制,推動職務犯罪案件高效順暢辦理。向監委移送案件線索8件,提前介入調查19件,提前介入率100%。受理監委移送職務犯罪19件20人,起訴19件20人(含縣處級以上5件5人)。立案查辦司法人員執行判決、裁定濫用職權犯罪1件1人。
懲防并舉治理網絡犯罪。持續推進“斷卡”行動,嚴懲互聯網領域新型違法犯罪339人。保持對幫助網絡犯罪行為的高壓嚴打態勢,起訴106件191人,同比上升35.9%和20.9%,讓電信網絡詐騙“幫兇”無處遁形。
精準施策參與社會治理。貫徹“少捕慎訴慎押”,不捕率和不訴率分別上升15.6%和8.8%;認罪認罰適用率89.1%,法院采納量刑建議率99.1%,最大限度減少對抗、促進和諧。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好人”李培生、胡曉春的重要回信精神,黟縣院成立全市唯一“中國好人”工作室,以“法治+德治”力量引領向上向善社會氛圍。
(三)踐行司法為民理念,以更優檢察服務增進民生福祉
將心比心化解信訪矛盾。做實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七日內程序回復、三個月內辦理過程或結果答復率100%。落實院領導兩級聯動大接訪、包案等機制,接訪95批226人次,包案后再次控告申訴率低位運轉。黟縣院鍛造“作退一步想”訴源治理檢察模式、黃山區院打造“至善工作法”信訪工作室,持續擦亮黃山檢察“溫暖控申”品牌。
盡心盡力為民紓困解難。緊盯群眾“煩心事”,支持起訴123起,為訴訟能力較弱群體挽回經濟損失近64萬元。守護老年人“錢袋子”,嚴懲“以房養老”“投資養老”等養老詐騙行為,起訴2件9人,涉及被害人數1122人,涉案金額5303萬元。撐起婦女“安全傘”,嚴懲強奸、猥褻、拐賣婦女等違法犯罪28件34人。搭建“暖心橋”,對30名困難對象發放司法救助金116.34萬元。
精心精細辦好民生小案。關注頭頂安全,屯溪區院成功辦理全市首起高空拋物案,起到很好警示作用。守護舌尖安全,懲治外賣領域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5件8人,立公益訴訟案件12件,發出檢察建議4件。
用心用情護航孩子成長。強化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從嚴從快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45件62人。62名檢察官擔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舉辦“開學第一課”、模擬法庭等73場,受眾學生近9萬人。
(四)堅持雙贏多贏共贏,以更實檢察監督維護公平正義
刑事訴訟檢察監督提質增效。關口前移瞄準“發力點”,建議行政機關移送案件后公安機關立案偵查32件,同比上升18.5%,兩級院與同級公安機關“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實現全覆蓋。全程監督找準“關鍵點”,深化運用刑事訴訟監督專項工作機制,監督公安立案44件46人、監督撤案68件85人,監督撤案率位居全省前列。
民事檢察監督持續向好。依法保護群眾民事合法權益,共受理各類民事監督申請246件,對民事生效裁判提請抗訴2件,提出再審檢察建議4件;對民事審判程序和執行活動違法情形提出糾正意見46件。
行政檢察監督逐步做實。發揮“一手托兩家”作用,受理各類行政監督案件39件,對行政審判和執行活動中的違法情形提出監督意見9件。實質性化解征地拆遷等行政爭議12件,促進“案結事了政和人也和”。
公益訴訟檢察亮點紛呈。深耕“4+9”法定領域,立案263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30件,向法院起訴38件并獲判決支持。開展“國財國土”領域公益訴訟專項行動,聚焦重大項目建設資金、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等領域,立案16件,挽回國有資產363萬元。
(五)注重加強自身建設,以更高檢察標桿鍛造過硬隊伍
舉旗定向加強政治引領。開展兩級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爭創一流檢察業績”系列主題活動,舉辦全員政治輪訓班,在“學思用、知信行”上持續用力,筑牢政治忠誠。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全面落實重大事項請示報告等制度。注重黨建引領,持續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打造“法潤黃山、情暖徽州、守護新安”等“黨建+”系列工作品牌,黨組織政治功能不斷提升。
刀刃向內強化正風肅紀。深入系統開展“以身邊案教育身邊人”警示教育,持續鞏固檢察隊伍教育整頓成果。全面排查市院廉政風險點52個,制定防控措施133條,推動源頭防腐。積極配合做好市委對市院黨組的巡察,強力推進整改措施94個,做深做實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固本強基夯實基層基礎。創新搭建青年干部培養平臺,開展檢律辯論賽、讀書會、業務競賽等各類學習交流培訓活動56次,為檢察人員更好履職“充電蓄能”。加強業務數據會商分析,開展常態化案件評查,倒逼專業能力提升。
自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邀請代表委員參加檢察開放日、交互視察等活動218人次。邀請人民監督員104人次監督司法辦案。選聘90名社會各界人士組建聽證員庫,聘請38家單位44名業務骨干和專業人才為特邀檢察官助理參與檢察工作。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全市檢察工作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認真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緊緊圍繞市委和省院決策部署,全面充分履行“四大檢察”職能,切實履行好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重大政治責任、法治責任、檢察責任,為高標準建設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是在政治建檢上持續發力。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必修課”“首修課”,始終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自覺把堅持和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融入檢察高質量履職的各方面,全過程。
二是在服務大局上善作善成。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積極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深度參與市域治理,推進更高水平平安黃山、法治黃山建設。深化落實“府檢聯動”工作機制,主動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全力護航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是在司法為民上落細落實。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從嚴懲治民生領域違法犯罪,以“將心比心”的情懷和“求極致”的精神辦好群眾身邊的小案,強化特殊群體司法保護,努力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四是在主責主業上深耕篤行。堅持“雙贏多贏共贏”,切實提升刑事檢察監督質效。以精準監督為導向,全面加強和改進民事、行政檢察監督。堅定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完善公益訴訟制度”要求,打造具有黃山特色的公益訴訟。
五是在苦練內功上常抓不懈。加強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啟動“亮檢行·我來做”主題活動,鍛造堪當時代重任的高素質檢察隊伍。壓茬推進基層院品牌創建、大數據戰略,夯實檢察高質量發展基層基礎。深化巡察整改,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規范司法行為,零容忍懲治自身腐敗,充分展現黃山檢察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