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疫情,讓旅游經濟遭受重創。對黃山這樣以旅游業為重要支柱產業的城市來說,受到的影響更是不可低估。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當前,隨著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調整,各地已經重整行裝再出發,進入了全力拼經濟的新階段。黃山作為旅游城市,要科學把握好疫后旅游市場新變化,搶抓機遇,主動出擊,推動旅游經濟加快復蘇,爭做全國旅游復蘇的先行標桿。
旅游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擴大內需的重要著力點。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針對文化和旅游領域,提出要擴大文化和旅游消費,大力發展度假休閑旅游,拓展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化旅游產品和服務等具體任務。歷經疫情的跌宕起伏,盡管旅游市場在變化,旅游者的消費習慣也在變化,但人們對改善生活的持續需求沒有變化。展望未來,業界普遍認為,旅游業“曙光”已至,正蓄勢待發。
“近幾年,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游客的出行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旅游服務從業者的服務理念,景區打造正從單純的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綜合性旅游轉型。”市人大代表、黟縣徽黃西遞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徐寧娟認為,2023年必將是文旅蟄伏三年、重新啟動的嶄新一年,是文旅滿懷信心、復蘇振興的關鍵一年。
不僅如此,從黃山自身來看,旅游經濟復蘇發展也已經站上了新起點,迎來了重大利好。省委省政府已經作出建設“大黃山”重大戰略部署,全面拉開“大黃山”建設序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要“推動‘大黃山’建設破題開篇”,并就高品質打造業態產品、高水平打響城市品牌、高層次發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推進文化傳承創新等作出了具體部署。
“我們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求,拉高標桿、乘勢而上,積極完善景區管理制度,持續拓展旅游業態,深入挖掘徽州文化積極因子,不斷提高景區管理精細化水平,奮力推動文旅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提質攀升,努力在‘大黃山’建設過程中當標桿、作龍頭。”徐寧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