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立法工作 > 立法工作

    綠水青山掩映著濃厚法治底色

    我國已基本形成覆蓋全面務實管用嚴格嚴密的生態環保法律制度體系

    發布日期:2022-09-22 17:24信息來源:中國人大網 瀏覽量: 【字體:   收藏

    車行竹海間,人在畫中游。行駛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整潔的路面上,映入人們眼簾的是優美的風景、雅致的民居……

    如今的余村,山青水綠、天藍氣凈,宛若桃源。人們很難想象,多年前這里曾因開采石礦,造成山體滿目瘡痍,長年煙塵漫天,溪水污濁不堪……

    余村的蛻變,從村口那塊鐫刻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幾個大字的巨大石碑上可以找到答案。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余村考察,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

    9月14日,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座談會在浙江湖州召開,進一步深化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的認識,就十三屆全國人大生態環保領域立法監督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和回顧。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在講話時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我國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保法律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全社會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完善立法 生態環保法律制度基本形成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到目前為止,十三屆全國人大環資委負責提請審議、聯系審議和研究論證的立法項目共21項。這一沉甸甸的數字是環資委積極推進生態環保法律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的有力體現。

    2018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開局之年。聚焦人民群眾感受最深刻、要求最迫切的突出環境問題,持續推進完善污染防治類法律也是十三屆全國人大環資委這五年來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全票通過了土壤污染防治法,至此填補了我國土壤污染防治領域的立法空白,與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構建起“三位一體”法網,用法治手段守護碧水、藍天、凈土。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高虎城在通報十三屆全國人大環資委五年工作總結時介紹,出臺土壤污染防治法、噪聲污染防治法,修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標志著我國大氣、水、土壤、固廢、噪聲等主要污染防治法律制定修訂工作全面完成。

    制定重要流域、區域的生態保護法律是本屆立法的特點和亮點。栗戰書委員長高度重視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和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立法工作,7次親自參加座談調研。沈躍躍、丁仲禮副委員長直接牽頭立法工作專班。十三屆全國人大環資委集中力量、突破難點,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長江保護法和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起草任務,積極推進聯系黃河保護法制定工作,為兩大母親河、雪域高原的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今年是中國加入《濕地公約》30周年,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的濕地保護法不僅填補了我國生態系統保護立法的空白,也是我國履行大國責任的有力體現。

    制定濕地保護法只是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大生態保護和資源利用立法修法力度方面的一個縮影。修改土地管理法,完善資源保護利用法律制度;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加強對野生動物的分級分類管理,回應社會關切;制定生物安全法,標志著我國生物安全進入依法治理新階段……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制定或修改生態環保法律17件次,這些法律彰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體現“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要求,我國生態環保領域立法從量到質實現了全面提升,進入了生態環保領域法律全面升級的新時代。

    目前,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的相關法律有30余件、行政法規100多件、地方性法規1000余件,覆蓋各類環境要素,已經構成一個覆蓋全面、務實管用、嚴格嚴密的生態環保法律制度體系,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基礎性、全局性法治保障。

    強化監督 連續五年深入開展執法檢查

    環境保護法是在生態環保領域起統領作用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修訂后的環境保護法被稱為“史上最嚴”“長出牙齒”的環境保護法。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為了讓法律的“牙齒”充分咬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依法監督、正確監督、有效監督,夯實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責任底線,連續5年持續深入開展10部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和相關決定的執法檢查,以法律制度落實、法定職責履行、法律責任追究為重點,對照法律條文逐條逐項開展監督。

    栗戰書委員長親自推動落實生態環保領域立法監督工作,連續5年參加生態環保領域法律執法檢查,6次擔任執法檢查組組長,10次帶隊赴地方檢查,王晨等多位副委員長積極參加,規格之高、力度之大、影響之廣、成效之好前所未有。

    十三屆全國人大環資委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完成大氣、水、土壤、固廢等污染防治法律執法檢查基礎上開展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把年度安排與任期整體工作結合起來,充分反映法律實施以來生態環保法治建設工作成效。執法檢查工作堅持動真碰硬,開展暗訪和隨機抽查,深入查找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同時,創新方式方法,對6部法律實施情況進行科學評估,提高執法檢查的科學性、專業性。

    為深入開展跟蹤監督,十三屆全國人大環資委開展了執法檢查“回頭看”工作,對照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列出問題清單、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督促相關部門明確任務書、時間表,推動整改落實取得實效。

    在持續開展執法檢查工作的同時,十三屆全國人大環資委還綜合運用多種監督方式,統籌運用聽取審議專項報告、專題詢問、開展專題調研等多種監督形式開展監督工作。

    十三屆全國人大環資委連續5年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好聽取和審議國務院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雄安新區和白洋淀生態保護等專項報告。配合常委會聽取和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落實情況等專題調研報告。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過程中,開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等6項專題調研,為黨中央決策提供參考。同時,堅持問題導向,連續5年配合常委會開展專題詢問,推動從制度層面解決生態環保突出問題。

    堅持聯動 發揮地方人大以及代表作用

    堅持系統聯動,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與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加強溝通、協同配合是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不斷提高人大環境資源保護工作質量的工作方式。這其中,委托地方人大共同開展執法檢查,堅持全面覆蓋就是有力體現。

    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座談會的分組討論中,各地也紛紛提到了建立健全環保監督常態化機制,充分發揮執法檢查法律巡視利劍作用,持續加大監督工作力度的成效。

    在完成全國人大常委會委托檢查任務的同時,將當地條例一并納入檢查范圍已成為各地執法檢查工作的常態,實現了國家法律與地方性法規同步檢查、同步推動。各地還不斷利用執法檢查工作契機加大法律學習宣傳力度,使每一次執法檢查都成為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相關法律的過程。

    除共同開展執法檢查外,環資委也在不斷加強與地方人大的聯系與交流,以現場和“現場+視頻”會議方式連續5年召開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座談會,圍繞年度工作要點,總結交流各地經驗做法,凝聚起推進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的強大工作合力。

    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與民生密切相關,必須堅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尊重和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積極邀請人大代表參加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

    5年來,十三屆全國人大環資委積極加強改進代表議案建議辦理工作,共收到十三屆全國人大歷次大會主席團交付審議的議案283件,辦理代表建議79件,重點督辦代表建議148件。環資委將議案、建議辦理工作與立法、監督、調研等工作相結合、同推進,并邀請相關議案領銜代表參與立法監督工作。

    為持續擴大代表對全國人大環資委工作的參與,環資委積極邀請環境資源領域及相關專業背景的代表全過程參與立法,吸收采納代表意見建議。多次在多省市召開五級人大代表座談會,廣泛聽取全國人大代表和基層代表的意見建議。

    沈躍躍強調,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要堅定戰略自信,保持戰略定力,增強信心斗志,奮力譜寫新時代美麗中國法治建設新的篇章。要緊密圍繞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扎實推進生態環保法治化進程,加快完善生態環保法律制度體系,不斷增強環境資源立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綜合運用執法檢查、專題詢問、聽取審議工作報告、專題調研等多種監督方式,持續強化法律實施監督,用法治方式和法治力量守護好綠水青山。

    丁仲禮在座談會總結發言時說,本屆全國人大環資委切實做到了不負期望、不辱使命。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也是一件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不懈、久久為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法律規定的硬任務落實到位,不斷完善地方法規體系,關注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實際困難,努力提高人民群眾關于美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趙晨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南省| 浦江县| 驻马店市| 施秉县| 嘉禾县| 体育| 南开区| 桐城市| 颍上县| 余干县| 瑞昌市| 公安县| 庆元县| 鹤岗市| 墨竹工卡县| 包头市| 松潘县| 武夷山市| 肃宁县| 威宁| 遂溪县| 广平县| 昆明市| 伊金霍洛旗| 阿克陶县| 长泰县| 安岳县| 密山市| 安乡县| 洛扎县| 方山县| 公主岭市| 游戏| 屏边| 枣强县| 景宁| 沧源| 军事| 班戈县| 林芝县| 河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