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23年全市生態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

    ——2024年4月30日在黃山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上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 張軍

    發布日期:2024-05-06 09:48信息來源:市人大辦公室 作者:研究室 瀏覽量: 【字體:   收藏

    市人大常委會:

    受市政府委托,現將2023年全市生態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全市生態環境狀況

    2023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全省首位。PM2.5平均濃度20.7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98.1%,空氣質量位居全國第5位、全省首位;地表水達標率、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新安江、太平湖、閶江出境斷面水質保持地表水Ⅱ類標準,水環境質量位居全國第20位、全省首位;土壤環境質量和環境安全形勢保持穩定,未發生一般以上突發環境事件。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一)堅決扛起美麗黃山建設的政治責任。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召開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研究部署未來五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市環委會及時調整組成成員,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調度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出臺《黃山市推動職能部門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持續推動市直部門和區縣黨委、政府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及時研究決策重大生態環保工作議題,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通過調研督導、專題會議等形式研究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余次。

    (二)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環境空氣質量排名通報等三項機制,深入實施重污染天氣消除等三大攻堅行動,持續加強工業領域大氣污染問題排查整治、揚塵污染治理、秸稈禁燒管控。印發《新安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開展街口斷面P值波動情況排查溯源,組織實施八大專項行動。開展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整改情況“回頭看”、尾礦庫企業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開展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制定《黃山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實施全域茶園綠色防控,累計集中配送農藥322.85噸,推廣測土配方施肥205.2萬畝。

    (三)大力推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質量提升。中央和省級層面交辦的18個年度整改任務按序時進度全部完成,2024年及以后完成的11個問題全部達到整改時序進度,17個長期堅持類問題6個完成驗收銷號,太平湖整改成效得到中央督察辦充分肯定,作為正面典型案例在《中國環境報》宣傳推廣。按月開展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按季度拍攝市級生態環境問題警示片,全年排查上報問題797個、完成整改609個。扎實開展“三整治一保障”專項行動,累計排查問題387個,完成整改386個。

    (四)深入開展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印發《黃山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規劃(2022—2030年)》,深入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黃山市和歙縣入選全國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屯溪區獲得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命名。著力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歙縣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試點完成中期評估,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全面啟動,長三角區域首個生物多樣性體驗展示中心項目在祁門縣啟動建設,“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場活動成功舉辦,現場發布13個全球新物種。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出臺“民間林長”工作方案,開展“林長能力提升年”活動,全面提升基層林長履職能力。

    (五)穩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出臺《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黃山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確定黃山市雙碳工作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印發《黃山市“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黃山市獲評生態環境部低碳城市試點優良城市,黃山風景區被授予零碳景區示范基地、系全國首個山岳型零碳景區。大力優化調整能源結構,制定《黃山市新能源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光伏、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2023年底并網可再生能源規模41.27萬千瓦,同比增長49.81%。加快建設工業領域綠色制造體系,5家企業獲2023年度省級綠色工廠認定,3家企業獲國家綠色工廠認定。推動交通運輸方式深度融合,新開通黃山—明斯克(白俄羅斯)等聯運線路,2023年全市多式聯運運量28萬噸。

    (六)著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啟動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建設方案》提請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浙皖兩省簽訂協議。推動新安江流域綜合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新安江流域首批18家企業環境污染責任險正式簽約。深入開展排污權、用水權、林業碳匯等市場化交易,制定《安徽省排污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全力承接全省排污權市場。全域開展EOD項目復制推廣行動,全市7個EOD項目中5個納入省級庫、2個納入國家庫,累計總投資226.99億元、爭取金融支持67.8億元、完成投資約22億元。推動“村落徽州”項目提質增量,累計獲批9個項目、授信41.95億元,正式上升為“村落江淮”全省推廣。編制《黃山市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辦法(試行)》《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規范》黃山市地方標準,全國首單VEP收益權質押貸款——祁紅茶產業鏈開發(一期)項目落戶黃山。

    三、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過去一年,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大氣污染防治水平亟待提升。臭氧污染形成機理有待破題,協同治理水平不高,秸稈禁燒、揚塵管控等措施仍不精細。二是水污染防治短板仍很突出。城市雨污管網分流不徹底,入河污水整治不到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與長三角先進水平有差距。三是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任重道遠。太平湖典型案例問題整改任務尚未全部完成,徽州區、歙縣化工園區廢氣擾民問題整改成效離群眾滿意還有差距,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質量仍需進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貫徹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生態環境指標繼續保持全國和長三角前列、全省首位,保持土壤環境質量和環境形勢安全穩定,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一是高標準部署建設美麗黃山。認真研究國家《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美麗安徽建設的決策部署,結合我市特點,認真研究部署美麗黃山建設目標任務,制定《美麗黃山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建設生態強市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黃山行動方案》,明確具體任務措施和步驟安排,努力將黃山打造成美麗中國的示范窗口。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等三大攻堅戰,推進臭氧和細顆粒物“一市一策”研究。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實施新安江生態保護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加快補齊城市污水收集管網短板。推進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啟動省級“無廢城市”建設。三是強力推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改。以中央和省級交辦問題為重點,統籌推進“1+1+N”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系統推進徽州區、歙縣化工園區廢氣異味擾民問題排查整改。持續推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質量提升行動,按月開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按季度拍攝市級生態環境問題警示片,滾動式、常態化開展問題整改“回頭看”。四是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有序推進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深化排污權交易,規范有序推行全市水和大氣排污權交易。積極穩妥推進“雙碳”,推進碳普惠體系建設。深入落實《新安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完善流域上下游聯合監測、聯合執法、應急聯動機制,持續推進黃杭生態環保合作向縱深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东市| 郸城县| 梁山县| 麻栗坡县| 仙桃市| 蒙自县| 丹东市| 济源市| 廉江市| 长宁县| 抚州市| 宁化县| 广昌县| 霍州市| 宕昌县| 南郑县| 广水市| 孙吴县| 木里| 淮滨县| 静宁县| 嘉兴市| 蓬安县| 南宫市| 沂南县| 仁寿县| 桑日县| 沽源县| 怀远县| 浮梁县| 洪雅县| 璧山县| 巴青县| 湟源县| 兴仁县| 周口市| 峡江县| 清徐县| 曲沃县| 奉节县| 景德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