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會:
根據會議安排,受市政府委托,現向會議報告黃山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情況,請予審議。
近年來,隨著我國平臺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新的就業增長空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大幅增加。截至5月底,全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約2650人(主要為快遞員1075人,外賣送餐員1185人,網約車司機370人,網絡貨運司機20人)。我市按照行業部門主管、多部門協作共管的模式,有效防范化解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矛盾糾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一、主要工作情況
(一)加強協調聯動,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堅持一體布局,健全系統高效工作組織體系,成立市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專項行動工作聯系協調小組,設立工作專班,出臺《關于印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實施方案的通知》《黃山市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專項行動方案》。二是建立“月調度、季盤點、年總結”的運行機制,召開市直九部門協商會、政策宣貫會和4次專班會議,及時總結梳理工作開展情況,全面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落實到位。三是開展專項行動,摸排新就業形態行業用工、合同簽訂和權益保障等方面情況,督促企業落實各項權益;指導企業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或用工協議,明確約定雙方權利義務,切實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
(二)加強行業監管,分類指導規范。一是召開保障外賣送餐員權益和強化外賣配送行為監管行政指導會,約談美團、餓了么第三方合作企業,督促企業從勞動收入、勞動安全、食品安全、社會保障、從業環境、矛盾處置等10個方面加強外賣服務規范,維護外賣送餐員合法權益。二是成立市交通運輸新就業形態協同監管聯席會議,開展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行業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規范網約車運營;對我市正常運營的滴滴出行、攜程專車等平臺企業進行聯合約談,向各網約車平臺企業警示告知,進一步規范我市新就業形態行業發展。三是深入開展快遞市場規范整頓,依法查處未經許可經營快遞業務、快遞“黃牛”等違規經營行為;推進快遞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將勞動用工情況納入企業信用記錄,促使企業依法經營、合法用工。
(三)強化宣傳培訓,營造良好氛圍。一是在部門網站開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專欄,在微信公眾號推送相關權益保障政策,重點宣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享有的各項權益;舉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政策“云宣講”,吸引700余人參與直播互動,社會效果良好。二是行業主管部門聯合開展新就業形態用工企業走訪,發放宣傳圖冊2200余份;舉辦基層快遞網點優先參加工傷保險等政策宣講活動,面對面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答疑解惑,現有順豐、圓通和韻達等三家快遞企業共計213人優先參加工傷保險。三是開展快遞行業從業人員培訓,完成全市快遞行業從業人員業務培訓461人;開展企業規范用工管理培訓班12期,將新就業形態企業管理人員納入培訓范圍,提升企業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意識。
(四)防范用工風險,依法處置糾紛。一是建立勞動關系預警報告制度,將新就業形態勞動用工風險納入重點排查范圍,堅持在調解仲裁窗口一線摸排新就業形態勞動用工風險,耐心解釋政策,善意提示風險點,引導當事人雙方在單位內部協商解決爭議,有效化解矛盾。二是加大執法檢查,對工時和休息休假權益進行專項檢查,走訪新就業形態有關企業31家,審查勞動用工人員花名冊、勞動合同(勞務合同、承攬協議)、工資表、考勤表、規章制度等用工材料。三是堅持案件調解,將調解貫穿于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案件處理的全過程,實行案前、庭前、庭中、庭后四級調解法,努力做到能調則調,今年共妥善處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案件5件,涉及勞動者8人,涉案金額31萬元。
(五)開展關愛活動,提供暖心服務。一是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黨群活動站點、物業服務站、商圈市場、便利店等,因地制宜建設85處“徽聚驛站”,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渴了能喝水、熱了能乘涼、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傷了能應急”的暖心服務場所。二是舉辦“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時代”系列活動,征集“新業態·筑夢奮斗美”版塊攝影作品22幅;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說詩詞創作大賽和建會入會創新案例征集,我市3名職工在省賽獲獎。三是舉辦2022年“徽州百工”黃山市郵政快遞業職業技能大賽,弘揚工匠精神,展示過硬本領,1名選手獲“黃山市五一勞動獎章”,6名選手獲“黃山市金牌職工”榮譽稱號,切實增強廣大快遞員的職業認同感、榮譽感。
二、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法規有待完善。現有法律法規存在一定滯后性,傳統勞動關系認定標準和勞動基準已無法適應新就業形態用工模式,雖然目前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性文件,但新就業形態用工產生許多新的法律問題,在規范和處理時依據仍然不足。
(二)行業監管難度較大。平臺企業總部均不在我市,區域合作商對協議內容、交易規則無權修改,行業主管部門很難進行有效監管。而且新就業形態相關企業大部分為私營企業,機構分散,勞動者準入門檻較低,人員流動性大,不便于管理。
(三)職業安全保障不足。按單計算的薪酬方式決定了勞動者需要與時間賽跑,由此引發的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同時,該群體年齡普遍較輕,流動性較強,掙“快錢”“現錢”思想深厚,風險保障意識較低,參加社會保險的積極性不高,勞動者受傷后僅能從商業保險獲得一定補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進一步提升權益保障水平。加強對上對接反映,呼吁盡快出臺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法律政策,統一新就業形態用工法律規范體系,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持續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技能提升培訓,讓勞動者在本職崗位打磨技藝、提升技能,有效促進他們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待遇提升。加大社會保險政策宣傳力度,增強勞動者和企業主動參保意識,推進落實基層快遞網點人員優先參加工傷保險或參加補充工傷保險制度,不斷提升保障水平。
(二)進一步加強日常監督管理。積極引導新就業形態企業在人力資源市場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促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充分就業。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壓實部門監管責任,加強正面引導,提升行業自律,督促企業積極履行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社會責任。持續發揮協同監管機制,深入摸排新就業形態企業用工情況,及時發現解決新就業形態中的突出問題,依法約談、查處侵害勞動者權益的企業,促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更有力度。
(三)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服務。完善黨委、政府、工會、企業代表組織等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快遞、外賣等行業協會作用,聚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實際需求,整合資源,加強職工之家、幸福驛站、司機之家、職工書屋等陣地建設,組織開展“四季送”、困難幫扶、互助保障、普惠服務等品牌服務,引導全社會重視關心關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積極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