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會議報告上半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下半年工作意見,請予審議。
一、落實市八屆人大一次會議審查決議情況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市委七屆二次全會和市八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扎實推進“十大行動”,加快打造“五個之城”,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
(一)聚力穩定經濟,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全面落實中央及省穩經濟等一攬子政策措施,出臺實施“穩企增效10條”“助企紓困30條”“穩經濟40條”等政策舉措,有效應對疫情突發情況,有力穩住經濟基本盤。開展創優營商環境提升行動,企業投資項目備案辦結時間壓縮為即辦件,核準壓縮為1個工作日。持續推進制造業提質擴量行動,深入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和“標準地”改革,基本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
(二)聚力創意創新,激發城市發展活力。成功舉辦《創意黃山 美在徽州》首映式暨“四季黃山相約春天”發布會、“美好夏天,向黃山出發”文旅品牌發布系列主題活動等,持續推廣“創意黃山 美在徽州”城市品牌。舉辦院士懇談會、院士沙龍,中國專利獎優秀獎實現零突破。大力實施“五微”行動,完成“微改造、精提升”項目74處,積極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
(三)聚力擴大投資,提速提效項目建設。實行分級分層調度、“管行業必須管投資”“掛圖作戰”和周六要素會商機制。華惠TGIC等103個重點項目開工,黃千高速、池黃高鐵等項目加快建設,年產40萬件新能源汽車動力轉向系統等38個項目竣工,昌景黃鐵路安徽段完成正式鋪軌,屯溪國際機場遷建等重大前期項目加快推進。組建217支雙招雙引小分隊,全面推進雙招雙引。
(四)聚力全面開放,持續提高城市影響力。全力打造“國際會客廳”,成功舉辦重大外交活動74場,達成支持阿富汗經濟重建及務實合作的“屯溪倡議”。成功列入第二批安徽自貿區聯動創新區。繼續選派干部赴長三角重點城市體悟實訓,上海灣谷斐迪園、杭黃綠色產業園、杭黃“雙融雙創”產業園加快建設。率先完成長三角戶政領域政務服務一體化工作。
(五)聚力優化環境,鞏固提升生態優勢。積極創建全域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發布全省首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地方性標準。推深做實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生態補償指數P值為0.83。新安江(黃山段)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為全省唯一。黟縣獲評“中國天然氧吧”。
(六)聚力惠及民生,不斷增強群眾幸福感。全面實施10項暖民心行動,實施就業促進行動,積極推進“迎客松”杯創意創新創業大賽。加快新安醫學傳承創新中心項目建設,市中醫醫院獲評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屯溪一中教育集團與合肥一中教育集團簽約結對。同時,統籌做好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安全生產、社會綜治等工作。
二、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上半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市八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持續推進。
(一)生產供給復蘇加快。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5.1%,糧食播種面積77.29萬畝,生豬出欄30.5萬頭。制造業生產逐步恢復,6月PMI環比回升3.1個百分點,增值稅開票額較5月增長7%。規上工業增加值與全省差距較1—5月縮小1.4個百分點。
(二)市場循環持續回暖。6月份全市接待游客568.1萬人次,旅游收入57.2億元,恢復去年同期九成水平。工業投資、技改投資、新開工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4.9%、46.1%、95.3%。新增皖美品牌示范企業5家。
(三)投資效益不斷增強。省、市級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172.5億元、231.5億元,進度分別達66.2%、59%。爭取中央及省級項目資金3.25億元,發行專項債券53.98億元。處置“五未”土地1882畝,獲批土地成片開發方案10個。
(四)改革開放深入推進。黃山—寧波舟山港海鐵聯運雙向通道打通,6月單月突破100標箱。新簽內資項目302個,協議投資額400.6億元,實際到位298.7億元、增長24.9%。實行“一屏通辦”改革,皖事通累計服務訪問1.8億余次。在全國城市信用監測中穩定在前50名。
(五)綠色底色更加鮮明。累計完成林業碳匯等資源交易14筆、新安江流域水排污權交易11筆。全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99.4%,空氣質量居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第7位;地表水質量居全國第18位、長三角第2位。
(六)社會民生保障有力。10項暖民心行動撥付專項資金3.84億元。20項民生實事完成投資18.24億元,省、市級時序進度分別達86.6%和92.8%。城鎮新增就業1.5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86.2%。設“惠民菜籃子”門店26家,實現區縣全覆蓋。
總體來看,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要進展和明顯成效,但仍面臨不少壓力:部分指標缺口較大。省反饋的17項指標中,14項指標增速低于全省,5項指標仍負增長。制造業恢復不足。6月份全市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仍處于榮枯線以下,規上工業產品產銷率僅88.7%,較去年同期下降4.8個百分點。旅游消費未及預期。上半年旅游接待量、旅游收入分別下降44%和42.5%。大宗商品消費低迷,限上汽車、家電零售額分別下降20.6%和14.7%。財政收支矛盾凸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3億元、增長0.8%,支出111.8億元、增長11.1%,收支平衡壓力持續加大。
當前經濟發展最大的“黑天鵝”仍是疫情,經濟增長仍然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實現全年目標任務壓力巨大。但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更加精準科學高效的情況下,全市經濟已呈現恢復性增長勢頭,下半年我市經濟恢復向好勢頭將會持續,主要指標有望逐月、逐季回升。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意見
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7月2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市委七屆二次全會和市八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一)穩經濟運行,促平穩增長。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持續鞏固經濟穩定恢復基礎。落細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加快兌現進度,確保政策紅利第一時間充分釋放。加強經濟運行監測調度,聚焦重點領域精準發力,確保主要指標迅速回升向好。定期舉辦工業企業產需對接會,幫助企業穩訂單拓市場。繼續開展大宗商品促消費活動,促進消費加快恢復。堅持房住不炒,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二)抓項目建設,擴有效投資。按照“管行業必須管投資”要求,謀劃儲備一批重大項目。堅持分級分層調度、紅黃燈提醒和周六要素會商機制,建立橫向并聯和縱向打通機制,積極推進市域旅游鐵路T1線一期等項目前期工作,開工建設運佳裝飾三期等,推進建設徽州區智能制造產業園等,建成昌景黃高鐵、黃千高速等,跟蹤推進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加快支出進度,確保全年市級重點項目投資400億元以上。
(三)塑創意品牌,強創新能力。立足“大黃山”國際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標,辦好“四季黃山”“創意黃山青春young”等系列主題活動,謀劃舉辦中外文化創意產業安徽發展大會等,以創意理念賦能城市發展。大力發展九大新興產業,加快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引進培育。深化與大院大所合作,常態化開展“海聚英才?揭榜掛帥”“博士進企”等活動。
(四)促改革開放,增發展動力。發揮好駐企服務隊作用,不斷完善企業訴求辦理和政企溝通長效機制。深入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和“標準地”改革,開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百日攻堅”。爭取舉辦RCEP地方政府合作黃山論壇,積極爭創長三角(安徽)生態綠色康養基地。舉辦第四屆黃山發展大會等會展活動。全年新簽億元以上項目140個、到位內資390億元以上。
(五)優山水環境,提城市能級。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積極推進新一輪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籌備工作。加快“1+1+N”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深化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快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深化“五微”行動,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扎實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持續推進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
(六)惠民生福祉,建美麗家園。系統組織實施暖民心行動,加快資金撥付進度。大力實施“迎客松英才計劃”。綜合運用以工代賑、政策性崗位等方式吸納就業。辦好第二屆新安醫學發展大會。扎實做好保供穩價工作,全力做好電力迎峰度夏、度冬,確保糧食能源安全。持續抓好文化教育、掃黑除惡、信訪維穩、消防安全、森林防火、退役軍人等工作,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總體來說,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形勢嚴峻、任務艱巨。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直面挑戰、迎難而上,全力以赴抓實抓好各項工作,加快建設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以新的成效、新的氣象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