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龐梅所作的《關于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
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近年來,市法院緊緊圍繞司法為民工作宗旨,深化基層法庭建設、優化人民法庭布局、狠抓案件審判質效,在服務發展大局、參與社會治理、化解糾紛矛盾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在司法服務、協作機制、隊伍建設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下一步,市法院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按照“三個便于”“三個服務”“三個優化”要求,立足審判職能,提升審判質效,推動人民法庭建設實現新發展。
一要踐行司法為民。人民法庭處于公正司法的聚焦點、司法為民的最前沿、化解矛盾的第一線。要立足人民法庭執法辦案基礎職責,從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推動鄉村文明進步、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等方面主動延伸服務職能,推行“時令法庭”“午間法庭”等,滿足人民群眾司法需求。要提升“一站式”訴訟服務能力,完善直接立案機制,推進案件繁簡分流,依法妥善審理家事、民間借貸、養老育幼等民生案件,提升人民法庭訴訟服務品質。
二要促進多元化解。要通過有效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各種調解資源,加強平臺建設,規范調解流程,形成工作合力,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綜治協調、多方參與、司法推動、法治保障”的大調解工作格局。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廣“作退一步想”法官工作室、“鄉賢+法官工作室”“無訟三站”等經驗做法,吸納德高望眾的群體參與矛盾糾紛源頭化解。
三要夯實工作基礎。要結合人民法庭工作實際,建立科學合理的人員輪崗交流機制和考核激勵機制,切實加強基層法庭人員隊伍建設。要加大培訓力度,通過組織培訓、交流學習、院領導下沉基層指導辦案等舉措,提升基層司法服務水平。要加強智慧法庭建設,完善人民法庭工作平臺應用和信息平臺功能,深入推進網上立案、跨域立案,繼續優化網上調解、電子送達等功能,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