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全市中小河流治理情況的調研報告

    發布日期:2023-07-07 09:57信息來源: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 作者:研究室 瀏覽量: 【字體:   收藏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要點及常委會黨組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方案的安排,副主任汪義生率調研組于5月中旬先后赴黟縣、祁門縣、歙縣、徽州區等地進行全市中小河流治理情況實地調研,并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市直有關部門情況匯報,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中小河流是指流域面積在200至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根據2022年水利部核定,我市中小河流共計18條,區域內河流長度825.5公里。推進中小河流治理,對于提高中小河流重點河段防洪減災能力,保障區域防洪安全和糧食安全,改善河流生態環境和農村人居環境,乃至在主題教育中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案例、促進新時代和美鄉村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2010年以來,我市搶抓國家推進中小河流治理的政策機遇,積極對上爭取,以保障區域安全為重點,兼顧河流生態環境,采取加固堤防、疏浚河道、改善水質、護坡護岸等綜合措施,有效提升了防汛抗旱能力,人水和諧、防洪保障等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完成治理項目65個、治理河道總長334.43公里,總投資17.78億元。

    (一)加強項目建設,防洪減災能力顯著增強。各級政府和水利部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統籌謀劃全市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持續實施防洪提升工程,解決防汛薄弱環節,中小河流水系進一步暢通,防洪減災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項目區村莊段均達到十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大部分集鎮段防洪標準已提升至二十年一遇,洪澇災害風險明顯降低,沿岸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二)推進綜合治理,繪就水清岸綠生態畫卷。各地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理念,將河道治理與煙雨徽州、村落徽州建設等工作有機結合,有效推進清障疏浚、護岸生態修復等水系綜合治理工作。如休寧縣的橫江“生態長廊”建設、徽州區豐樂河生態示范河道“葉脈”綠道建設、黟縣的水美鄉村試點,將“無路可走”的水岸串聯成一條移動的山水“畫廊”,繪就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

    (三)弘揚水利文化,推動水文旅融合創新發展。政府及相關部門以水利工程項目為依托,以區域文旅資源為內核,通過水利+徽商文化、水利+遺址文化、水利+狀元文化、水利+民間傳說的“多輪驅動”模式,全方位打響了涉水文化品牌。徽州區西溪南積極打造“雷堨”等水利遺產長廊,成為熱門打卡地,休寧縣夾溪河、枧潭等地成為漂流圣地,齊云山鎮依托齊云仙境打造的橫江竹筏游成為靚麗風景線…各地水上項目的“全面開花”使沿岸居民及八方游客的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增強,水文旅融合產業得到創新發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河道治理不系統。一是區域統籌不夠。中小河流基本上按市、縣、鄉各級河務機構分段管理,缺乏對全流域的統一認識和全面規劃,未系統整合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防洪及多目標需求。同時,部分地區因缺少控制性工程,支流防洪標準不足十年一遇。二是部門協調不夠。有些項目編制初期與所在地政府溝通不足,與資規、交通等相關部門銜接不夠,致使早期部分水利河道工程“單一化、白硬化、渠系化、直立化”現象較為明顯。三是新老項目銜接不夠。橫江屯溪區境內大部分流域已進行有效治理,特別是隆阜古鎮千年水埠岸線的整治為成功申報歷史文化街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隆阜至橫江公園河段卻因前期征地受阻等影響,致使項目未實施完畢,就陷入1000多萬項目資金被收回的窘境,目前,該段河灘春夏雜草叢生,秋冬一片荒蕪,有損國際旅游城市形象,也存在防洪風險隱患,市民反映多年無果。

    (二)資金籌措壓力大。我市18條中小河流中有14條仍有治理任務,需治理長度達296.305公里,工程所需資金約13.52億元,同時,全市流域面積在20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支流約有45條,河長近千公里,治理任務重、資金壓力大。長期以來,我市中小河流治理缺乏投資機制和渠道,治理資金嚴重不足,主要依賴上級撥款和地方配套資金,如今水利部加大了對中小河流的審核把關力度,一些支流項目不再列入投資計劃,地方配套資金比例也由原來的20%增加到37%。受疫情及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乏力,難以補齊項目配套資金,工程建設難以按照要求時序進度推進實施。

    (三)基層管護力量弱。中小河流大多位于偏遠山區,經濟相對落后,河長管護經費得不到有效落實,治理技術相對薄弱。隨著中小河流治理建設步伐加快,工程建管任務與日俱增,河道內違規種植、私挖亂采、傾倒垃圾廢物等現象時有發生。同時,我市黃山區、休寧縣、黟縣、祁門縣水利局在上一輪機構改革中,組建成立了農業農村水利局,造成工作任務過于繁重、領導力量減弱,再加上工作條件艱苦、缺乏有效激勵等多重因素影響,鄉鎮水利站人才流失現象較為明顯,基層水利建設管理技術力量嚴重不足,重建輕管問題不同程度存在。

    (四)綜合效益待提升。目前,我市對中小河流水利遺產的挖掘力度還不夠到位,水文化建設方面空白較多,無法得到社會廣泛關注。另外,中小河流治理屬于民生工程,投資大、收益小,招商引資競爭力和吸引力不強,一些民間資本缺乏投資熱情,項目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甚微。

    三、意見建議

    (一)堅持系統觀念,高質量推進中小河流治理。各地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堅持系統思維,強化組織協調、資金協調和施工協調,科學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有序推進中小河流建設。要抓住國家編制重點地區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設規劃的有利契機,進一步充實完善“一河一方案”,同時結合省市級幸福河湖、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項目,抓緊項目謀劃,編制一批高質量的水系綜合治理和流域生態保護重大項目,積極對上爭取。對于已治理中小河流范圍內,因征地、存量資金收回等原因應建未建的遺留工程,項目所在地政府要牽頭協調,相關部門聯動配合,打通治水“最后一公里”。基層政府及財政部門要全額落實地方配套資金,保障中小河流項目按期完工,同時要集思廣益,有效統籌環保、住建、和美鄉村等建設資金,集中發力、共同推進。要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破解當下資金困局。

    (二)強化建設管理,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工程項目“三分建,七分管”,各區縣在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以河湖長制為抓手,壓實各級河長職責,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全力抓好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嚴格對水功能區和入河排污口進行監督管理,常態化進行河道保潔清淤工作,疏通水系神經末梢,避免因強降雨所帶來的中小河流洪水災害。要加強監督管理,逐項目、逐河流開展驗收,達到“治理一條,見效一條”的效果,嚴格執行招投標、工程施工等全過程的風險防控,防止出現轉包分包、挪用資金等違規現象發生。另外,還可借鑒宏村古代管水模式,將河長制與村規民約有效結合,引導鼓勵普通公眾參與河道保護,不斷改善河道生態環境。要強化科技支撐,完善信息化平臺資源共享機制,不斷加強河湖管理智能化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智能巡河工作效率。

    (三)破解引才瓶頸,不斷夯實管護人才支撐。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促進水利事業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在“雙招雙引”的基礎上,還可依托我市職業院校帶編招錄,進行本土化、專業化的“訂單式”培養,靶向性的充實縣鄉基層水利人才隊伍。同時要進一步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細化安家補助、子女教育、職務晉升等配套措施,做活“柔性引才”文章,持續改善基層水利站所工作生活環境,打通人才服務“最后一公里”,有效解決基層水利工作人員的后顧之憂,不斷夯實基層水利人才隊伍。要結合新一輪機構改革,謀劃和實施區縣水利機構恢復單設并強化工作。

    (四)注重水文旅融合,有效提升治理綜合效益。要以“水文化”發掘工作為基礎,因地制宜,將地方傳統文化、民間傳說、民俗風情與中小河流資源優勢相結合,打造一批特色親水景觀和水上娛樂項目,提升群眾親水體驗,推動水生態資源向水生態資本的轉換。上下游之間要打破地域壁壘,找準資源整合點,共同挖掘水資源產業價值,推動優質項目“串珠成鏈”,有效放大水資源組合的乘數效應,進一步豐富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內涵,推動“大黃山”水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易县| 吴江市| 平原县| 桃江县| 齐齐哈尔市| 渑池县| 巴楚县| 凌海市| 天镇县| 车致| 双江| 泸西县| 谷城县| 牙克石市| 武清区| 九龙县| 宜黄县| 呼伦贝尔市| 汉寿县| 察哈| 罗田县| 赣州市| 长寿区| 辽宁省| 忻城县| 教育| 吉林省| 启东市| 芜湖市| 祁东县| 宾阳县| 渝北区| 明星| 阜平县| 霍州市| 金秀| 右玉县| 乌鲁木齐县| 长白| 泸州市| 余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