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全市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情況的調研報告

    發布日期:2022-11-09 10:07信息來源: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 作者:研究室 瀏覽量: 【字體:   收藏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22年工作要點安排,9月中下旬,副主任畢普民帶領調研組,就全市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情況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組一行先后赴屯溪區、黃山區、歙縣、休寧縣,深入學校、企業、實訓基地等,通過實地察看、聽取匯報、座談交流等形式,詳細了解我市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并征求各方意見建議。之后調研組又赴宣城市,考察學習宣城市職業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先進經驗。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情況

    全市共有高等職業院校2所,其中市屬公辦高職院校1所:黃山職業技術學院;省屬民辦高職院校1所:黃山健康職業學院。截至目前,黃山職業技術學院全日制在籍學生9445人,專任教師285名。黃山健康職業學院全日制在籍學生8596人,專任教師144名。

    全市共有中等職業學校10所,其中公辦學校7所:安徽省徽州師范學校、黃山炎培職業學校、安徽省行知學校、黃山旅游管理學校、休寧徽匠學校、黟縣職業學校、祁門縣永泰技術學校;民辦學校3所:黃山市求是學校、黃山市當代職業學校、歙縣現代職業學校。截至目前,全市中職全日制在籍學生11041人,專任教師640名。

    近年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全省職業教育大會精神,認真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緊緊圍繞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技能型社會的目標要求,在加強統籌協調、提升服務水平、推進能力提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一)市級統籌能力不斷增強。充分發揮政府在發展職業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及時調整黃山市現代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領導組,逐步推進全市職業教育布局調整和規劃實施。成立黃山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工作委員會,開展全市中職學校專業建設評估工作,加快完善“1+X”證書培訓及評價體系,推進藝考等級制度建設,健全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制度。積極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2021年和2022年中職學校全日制招生人數分別占全市初中畢業生數43.06%和40.46%,畢業生就業升學率分別達99.67%和99.45%。組織開展中職教育辦學資質清查工作,共梳理出全市具備招生資質的中職學校7所,停止招生學校3所;具備招生資質的中職專業點60個,其中,新增招生專業點2個,停止招生專業點10個。穩步推進職業技能評定工作,近兩年共評定初級工402人,中級工339人,高級工70人。

    (二)職教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出臺并落實《黃山市企業招工校企定制培養計劃》和《黃山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制定了《黃山職業教育服務九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開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需求情況摸底、全市職業院校實習管理排查等工作,推動校企合作走深走實。加快推進中等職業學校達標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安徽省徽州師范學校、黃山炎培職業學校、安徽省行知學校、黃山旅游職業學校和休寧徽匠學校5所中職學校通過省頒B類評估驗收,被認定為省合格中職學校。積極推動組建黃山職業教育集團、安徽非遺職業教育集團和安徽旅游職業教育集團。

    (三)職業技能提升多向發力。加強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的統籌協調,加大職業技能提升項目和資金的整合力度,推進各類職業技能培訓。2020年至今,全市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約8.5萬人次、累計發放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資金約6454萬元。堅持以賽促學、以賽培優,在2019年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中,黃山選手鄭權獲建筑石雕項目金牌,實現了安徽省金牌“零”的突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中,我市共設3個中國集訓基地,有4名選手入選第46屆世賽中國集訓隊。積極推動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目前,全市共認定技能大師工作室79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6家;在全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成果評鑒工作中,獲省級技術創新成果獎4家,獲省級人才培養成果獎6家。

    二、存在問題

    (一)職業教育投入保障不足。一是辦學條件有待提升。部分職業學校多年投入不足,辦學條件比較落后,在中央巡視整改和達標創建方面,存在較大差距。歙縣現代職業學校、黟縣職業學校至今未完成學校自有土地、自有產權校舍和“雙師型”教師占比等核心問題的整改,面臨停止辦學的困境。二是發展速度相對緩慢。部分中職學校在升級達標創建過程中,面臨較大壓力。安徽省徽州師范學校、安徽省行知中學,在爭創省A類中等職業學校方面具有明顯特色和突出優勢,但受制于規模不足、師資不強、設備欠缺等因素,只能被評定為B類;黃山職業技術學院在政策配套、經費投入、人員編制、校園建設等方面,面臨著自身難以解決的困難。

    (二)“小而不強”問題仍然突出。總體來看,我市中職學校、技工學校規模相對較小,力量分散。目前,全市中等職業學校10所,可容納學生規模為18000人,全日制在籍學生數僅為11041人,占可容納學生規模數的61%,占高職院校全日制在籍學生數的61%。一是特色發展創新不夠。部分特色類職校創新發展思路不足,特色專業優勢發揮不明顯,有些傳統技術類專業甚至面臨招生困難。休寧徽匠學校,其木工專業作為其特色骨干專業,今年僅招錄17名學生。二是辦學質量有待提升。部分職業學校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比較傳統,市場對接和專業拓展能力不足,在就業升學等方面優勢不明顯,吸引力不強。如,安徽省徽州師范學校師范類專業受政策限制,只能招收培養幼兒保育員,目前依賴掛靠黃山職業技術學院,讓學生升入高職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習,才得以保持招生穩定。

    (三)產教融合程度不夠深入。一是校企合作機制不夠健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涉及辦學性質、產權歸屬、法人治理結構等問題尚未完全解決,企業在人才培養和激勵約束機制上不夠完善,面臨人才流失的風險,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二是校企合作層次相對較低。部分企業把“校企合作”簡單地認為是勞動力培養和輸出的理念,“人才”意識不強,產教融合層次不高。部分職業學校仍然存在用派遣實習生、推薦畢業生就業等方式來實現簡單層面的校企合作,在定制培養、訂單式培養等方面實質性的合作不多。

    (四)教育教學改革有待深化。一是專業設置相對滯后。部分職業院校專業設置仍然停留在低成本、好招生、見效快等基本層面,未能與地方產業發展緊密匹配,與我市九大新興產業緊密關聯專業較少。例如,安徽省徽州師范學校因辦學歷史淵源,專業設置過于單一,學校發展受限。二是過度偏向學歷提升。部分中等職業學校為提高招生吸引力,解決自身辦學生存發展問題,辦學過程中相對偏向學歷提升,忽視職業學校為地方經濟產業發展培養技能人才的主責主業,導致學生實際就業特別是本地就業人數大幅減少,校企合作人才穩定輸送存在困難。

    三、意見建議

    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2021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今年,栗戰書委員長在安徽調研時,第二站就來到宣城市調研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不僅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我市強化人才建設、服務產業發展的現實需要。

    (一)加強統籌部署,形成職教合力

    強化統籌布局。省政府會同教育部出臺了《關于整省推進職業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加快技能安徽建設的意見》,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宣城市級層面也召開了全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宣城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宣城市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關于宣城市職業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因此,建議我市進一步加強對職業教育的整體規劃部署,高規格召開全市職業教育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重要指示以及全國、全省職業教育大會精神,緊密結合我市資源特色優勢和產業發展需求,進一步明確我市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方向、目標和具體舉措,堅持高位推動,匯聚各方力量,共同推進我市職業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強化投入保障。加大財政教育經費增量向職業教育傾斜力度,進一步優化教育經費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完善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職業教育經費體制,發揮失業保險基金作用,支持社會力量依法參與,加強各類產業扶持發展資金或基金對產教融合項目的支持力度,增強職業教育發展動能。

    (二)優化整合資源,做大做強規模

    推進“雙高計劃”。以黃山職業技術學院獲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立項建設單位為契機,借鑒宣城經驗,突破職業教育學歷“天花板”,集中力量將黃山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成為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學校,爭創國家“雙高計劃”學校和專業群。對照職教本科標準,推動學校內涵提升。支持黃山職業技術學院通過與省屬本科院校聯合舉辦本科專業、獨立申辦本科專業等形式,爭創黃山職業技術大學,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推進聯合辦學。根據省政府《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支持高職學校與中職學校組建區域性、行業性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在中職學校設置分校或分院,重點培養五年一貫制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意見精神,充分發揮黃山職業技術學院(黃山職業教育集團龍頭單位)平臺優勢,大力支持黃山職教集團發展壯大。加強集團內中職、高職、本科院校的聯動,重點暢通中高職銜接路徑,支持職業技術學院與本市中職學校聯合辦學設置分校或分院。建議將目前掛靠黃山職業技術學院的安徽省徽州師范學校整體并入黃山職業技術學院,打破安徽省徽州師范學校特色專業建設瓶頸,做大做強品牌專業。對部分辦學條件較差、辦學質量不高的中職學校進行合并或開展聯合辦學,改變“弱、小、散、虛”局面。

    (三)深化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

    完善校企交流機制。堅持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推動職業學校與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更加緊密的產教共同體。總結推廣黃山炎培職業學校在做大做強汽修、數控等骨干專業、開辦“安康·智能制造”定制班等方面的成功經驗,推進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加強校企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建立技術技能人才供需目錄數據庫,加快培育市場導向、供需匹配、服務精準、運作規范的產教融合服務組織。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完善普通高等院校、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雙師型”教師機制,提升關鍵學科、優勢專業、專業技術高級崗位結構比例,構建職前職后一體化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積極培育市級以上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團隊,培養、引進一批技能領軍人才,依托職業技能大師工作室,打造一批覆蓋重點專業領域的“徽州工匠之師”。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堅持實戰、實訓、實用的發展方向,加強職業學校、產業園區及企業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深度推進產學研用合作機制,推動職業學校與產業園區、開發區深度合作共建產教融合園區。充分發揮職教聯盟的作用,建設一批區域型特色化、專業化公共實訓基地,由成員單位共建共享實訓基地資源,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設計開發課程,形成模塊化、系統化的實訓課程體系。促進技能大師工作室與實訓基地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領作用,通過人才孵化、技術創新與技能應用相結合的模式,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四)突出優勢特色,打造黃山職教品牌

    做優做強特色專業。黃山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大市,目前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代表性項目,在種類和數量上均位居全省第一。不僅如此,我市在全國首創非遺職業教育集團,在全省首創旅游職業教育集團。我市職業教育要堅持特色化、品牌化發展道路,立足徽州文化,做優非遺特色,圍繞旅游立市,做強旅游專業。推動高職院校之間、中職學校之間實行專業差異化發展,培育壯大新安醫學、旅游管理、學前教育、傳統工藝等示范、特色專業,鼓勵發展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新興專業及護理、康養、家政等人才緊缺領域專業。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積極推廣黃山旅游管理學校在牽頭組建安徽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加入“長三角旅游職教聯盟”的創新經驗,擴大聯合發展效應。加強我市職業學校與國內外高水平職業教育機構和組織的交流合作,引進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并進行本土化和再創新,不斷提升合作辦學水平。辦好職業技能大賽。把職業技能大賽作為提升職業技能、加強對外宣傳的重要載體,借助我市交通區位優勢和“非遺”特色資源優勢,充分利用世界技能大賽平臺,積極組織開展創業創新大賽、職業技能大賽,打響“徽州工匠”“技能黃山”品牌。組建專家團隊,加強賽事研究,完善技能競賽制度,推進建設專業化、高標準集訓基地。強化人才激勵保障力度,加強對技能拔尖人才的培養升造,不斷壯大我市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隊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武县| 河北省| 高碑店市| 大田县| 嘉鱼县| 潢川县| 申扎县| 河南省| 东乡族自治县| 游戏| 满城县| 建阳市| 凌海市| 乌苏市| 天全县| 丰县| 宜州市| 衢州市| 深州市| 安塞县| 巨野县| 吉木乃县| 依安县| 卓尼县| 乐东| 萝北县| 平阳县| 汤阴县| 广东省| 衡山县| 仪陇县| 田东县| 天全县| 武冈市| 平阴县| 江山市| 出国| 新宁县| 和平区| 大足县| 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