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夜的堅守,他是楊村村河岸上的一面旗幟,彰顯了當代干部的風采。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熬得通紅的眼,拖著紅腫的腳,他的足跡踏遍河堤,當險情出現,他的身影突擊向前,他就是楊村鄉人大代表鮑杰。
楊村鄉楊村村河水穿村而過,河灘較多,洪水下瀉慢,部分村民房屋依山而建,泥石流危險較大。6月19日,一場大雨傾盆而至,作為楊村鄉十三屆人大代表,鮑杰第一時間趕往村部,靠前指揮,組建隊伍,劃分責任,把各項防汛責任落實到人;帶頭對全村所有河道進行清障清淤,對河堤進行全面排查,對有隱患地段組織加固;對易造成汛災的村民逐戶排查, 對群眾耐心宣傳勸導;制定防汛避險預防機制,積極動員全村黨員群眾成立應急搶險隊伍,積極籌備和落實麻袋、鐵鍬等防汛物資。
20日下午鮑杰帶隊幫助受災村民搬運茶葉時,不慎把腳崴傷,當時紅腫嚴重、疼痛難忍,村民都勸他趕緊休息治療,但他搖搖頭說,“我再觀察看看,如能堅持住我決不休息,做為一名人大代表,在大災大難面前這點傷算什么,等會我弄點冰敷一下,還能堅持住”,冰敷后疼痛稍有緩解,鮑杰又一瘸一拐的繼續上戶排查險情、轉移群眾。
在他看來,汛情就是命令,洪水就是敵軍。他不止一次果斷勇敢地參與防汛抗洪工作,他時刻以“作戰姿態”應對險情,是鄉里同事眼中的“排頭兵”。“2013年我也參與了防汛抗洪工作,所以我還是有一點經驗的,這次我肯定要積極參與進來,怎么能因為一點小傷就臨陣退縮了呢,再說了,崴傷了腳根本不算啥,我還能做很多能做的事情”,鮑杰笑道。
暴雨過后,面對洪峰過境后的滿目瘡痍,鮑杰心里只有一個信念,絕不能讓群眾受災又遭罪,要妥善安排好房屋倒塌、糧田被毀、受災嚴重的村民的生活。就這樣,他還未來得及喘口氣歇一歇,第一時間將聯系到的救災物資送至群眾手中,并深入各村開展災情摸排,全面了解群眾房屋、農作物等受災情況并做好登記上報,全力幫助村民生產生活恢復正常。
鮑杰在災難面前,奮戰搶險一線、奮不顧身救人,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人大代表以實干擔當詮釋為民情懷,也深深地感染著楊村鄉干部群眾,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重建家園!